黄河流域战略研究院系列研究之十二:聊城市前瞻谋划“全域水城”生态发展蓝图

来源:国合研究院 时间:2020-03-02 浏览:

一、规划背景


聊城市是黄河流域的沿岸中等城市,也是京杭大运河流经的枢纽城市之一,是中原城市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聊城市多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规划中,始终重视水的综合利用和研究、水资源的优化布局、水系保护性开发,“江北水城”已经成为聊城市靓丽的城市名片。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之本、发展之要。识水、蓄水、节水、治水、享水关系经济发展和民生事业,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更高要求的重要保障。山东省聊城市河湖水库较多,水系密集,生态资源丰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温泉之城、双拥模范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和雄安新区重点配套城市,也是山东省建设国家级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重要城市。


当前,面临传统产业占比高、新产业培育不足、产业结构落后、单位水耗能耗过大、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新挑战,聊城市如何进行经济社会战略布局,是重大挑战


二、规划需求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两山”理论和国家新时代治水方针,充分发挥聊城市区位和水资源优势,建设互联互通的水系网络以及水系带群(圈),推进聊城市这个黄河流域城市与“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乡村振兴等重大国家战略相融合,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江北水城,2018年,聊城市委托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研究编制《聊城市全域水城总体规划》,提出未来几年,乃至“十四五”规划期聊城市水系建设、产业布局、水产城融合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和总体策略,打造全国第一家人水产城四位一体的“全域水城”,创新黄河流域城市以水定产、以水定人、依水筑路、依水发展、治水、节水、用水、享水的发展新模式、新机制。


三、实施过程


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作为国家部委行业智库,根据规划项目需求,结合与聊城市领导和发改、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的规划座谈和目标定位,发挥专业优势,组建规划课题组和顾问小组,进行现场调研、专家访谈、资料搜集、案例研究,研究国内外城市经验,撰写《聊城市全域水城总体规划》规划稿,邀请国家水利部原副部长张春园、姜开鹏司长及有关专家参与规划论证,进行规划文稿的修改,并提交聊城市审议、评审和组织实施。


聊城市全域水城总体规划确立了指导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水利建设、乡村振兴和新旧动能转换等战略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立足聊城市“五横六纵”河湖水系特征,按照“节水优先、以河代库、以堤代路、沿岸绿化、蓄水造景”的总体思路,有序实施“水系连通、蓄水拦储、沿堤修路、沿岸绿化、水系净化、亲水景观(社区)、水产融合、文化培育、水系带群、国际交流”等十大工程,全面提高水资源开发质量和效率,加快打造水系相通、水清岸绿、水产交融、人水和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江北水城、文化强市、生态水乡。


国合研究院课题组眼睛就确立了聊城市全域水城总体规划的实施原则:


节水优先。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提高节水效率,落实节水措施,建立健全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实现由粗放用水向集约节约用水转变,促进水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空间均衡。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科学把握水系生态的差异性和发展趋势变化,精准对接特色产业,使城乡建设、产业布局、区域开发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人口、资源、产业、环境协调发展。


系统治理。分级负责、市场推动,因地制宜,稳步实施。通过实施水系连通、平原水库、河道拦蓄等重大项目,推行全域水系的系统治理。统筹流域区域、城市农村、地表地下,与防洪、防旱、造林绿化等相结合,建设规范高效、多功能融合的节水、蓄水、治水和享水体系。


水产融合。依水傍河,多规合一。将水利建设与粮食种植、现代林业、现代畜牧业、低耗水工业、亲水型服务业等相结合,一体化布局。突出水系的自然特色和经济价值,发展涉水特色产业,实现人、水、产、城的融合发展。


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统筹生态保护、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的“三生共荣”,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开放创新。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创新水利投融资模式,完善涉水技术共建共享机制。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和人才、资金等要素在更大范围的有效、合理、双向流动。加快全域和相邻地区、周边城市的水利开发与产业协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该规划研究并确定了未来3年重点实施的产业项目和重大水利工程,积极建设区域性骨干水系、打造全域水网,形成一核示范、五区联动、多点支撑的全域水城水网布局。


图:聊城市“一核、五区、多点”水系网络空间布局


本规划课题研究工作中,引进部委专家,多次研究和论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水系连通工程,立足“五横六纵”水系特征,构建“一核、五区、多点”的全域水网体系。以聊城市优势产业为核心,构建“两带两群一圈”的跨流域水系带群(圈),形成有利的市场环境,提高优势产业竞争力。实现跨流域、多地市(包括向河北省、河南省周边城市延伸等)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水产融合大格局(跨流域水系带群(圈)。


四、规划效果


该规划实施以来,聊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改善,水系连通比例持续提高,单位产值水耗能耗持续降低,人、水、产业、城市更加融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体现。该市“全域水城”的战略定位前瞻性呼应了2019年提出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域水城”的城市名片更加凸显。


五、主要借鉴


一是政策导向。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运用“345”模型,找准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主动把握和贯彻领会国家产业政策、水利政策和经济规律,与聊城市各部门充分沟通,做好现场调研和观点论证,提前布局和体现生态优先、以水定产、空间均衡等先进理念。


二是规划引领。邀请部委智库制定水与产业融合的专项规划,对聊城市水利与产业、城市、人的深度融合做出积极的探索,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


三是项目带动。统筹规划了大量水利、产业、生态和民生等重大项目,注重各类项目之间的统筹性和一体化,减少了跨部门割裂和资源重复投入。


四是开放视野。规划编制邀请国家部委领导和专家论证,规划布局考虑了京杭大运河、黄河、境内多条水系、与河南省等共建都市圈、与京津冀战略、中原城市群战略等协同发展。超前提出跨流域政策、产业、资源、人才、交通、水系、平台等协同化、一体化、融合化的发展新理念,具有规划的引领性和经济发展的跨域融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