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战略研究院系列研究之三: 黄河流域战略研究院确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编制框架与焦点问题

来源:国合研究院 时间:2020-03-01 浏览:

编者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和部委政策及相关规划,研究并编制国家、各省市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是国家部委智库、社会组织、行业机构等普遍关注的重要领域,也是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等部委系统行业智库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为此,黄河流域战略研究院暨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部分院士专家自2019年以来,加大黄河流域专题研究和规划模型创新,结合已有规划案例等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报告编制框架”及难点痛点,作为编制地方政府和企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的借鉴(具体规划目录根据各委托单位的优势和特点等进行调整与优化)。



关于黄河流域9省份和各城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编制框架,如下:


序言。阐述全球全国宏观形势、生态趋势,中央政策与国家战略,以及区域性政策、基本特征、地域优势与核心要求等,梳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的主要依据、适用范围、基本思路、战略定位、核心观点及实施路径等,作为特定地区各部门和专项规划编制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


一、宏观环境


采取“345”模型、“孙子兵法”PEST等研究工具,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生态发展环境及社会需求变化,提炼规划编制政策与理论依据,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重要指示、中央、国家部委和省市即将或已经出台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与国家“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区域性城市总体规划、上级生态环保、水利、环境治理、产业规划等相融合,据此,为特定机构、特定地区的规划编制提供基本的方向和主线。


二、发展基础及历史回顾


基于历史比较法、比较优势法、系统工程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分析法,以及二手资料法等,从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等进行分析,明确特定省份、城市等的生态现状、环境污染、产业结构、科技能力、人才优势等,同时,对比本地区上一个五年规划、上一年度、历史一定发展阶段等黄河流域生态变化、水土泥沙和河道变迁、产业用水、生活用水、各种污染状况,以及产业布局、产业规模、公共服务、交通体系和民生保障等,摸清未来生态治理和产业转型、民生保障等重点。


三、标杆研究


选择国内外先进省市、城市和单位进行分析,从正反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其成功经验或者失败的教训,找到可以借鉴的环节。


四、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以十九大报告、总书记重要讲话、国家生态环境有关战略、“十四五规划”以及国家部委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各种规划为依据,重点从“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2049年特定省份、城市或企业的发展思路、指导思想、发展原则、规划目标、产业布局、生态布局等进行研究和确定。


五、空间布局


通过综合研究,确立特定城市的产业空间布局、生态环境布局、综合治理网络以及控制红线等。


六、生态建设主要任务及实施策略


以十九大报告、总书记重要讲话、国家生态环境有关战略、“十四五规划”以及国家部委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各种规划为依据,研究并确定黄河流域特定省份或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主要措施、重点支持等具体工程、重大实施项目等,据此提出中长期生态保护的工作措施、行动计划和运行机制等。


八、综合治理主要任务及实施策略

以十九大报告、总书记重要讲话、国家环境治理、水利规划、“十四五规划”以及国家部委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规划为依据,研究并确定黄河流域特定省份或城市的水土保持、泥沙治理、污染物防治等重点领域、主要措施、重点支持等专项工程、重大项目等,据此提出中长期综合治理的工作措施、行动计划和运行机制等。


九、高质量发展主要任务及实施策略


以十九大报告、总书记重要讲话、国家战略和区域战略、“十四五规划”、产业规划、民生发展规划以及国家部委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为依据,研究并确定黄河流域特定省份或城市的农业向二三产融合、工业向高精尖、服务业高端化,以及产城融合、产业融合、生态与产业一体发展等重点路径、实施措施、重点支持的服务平台和重大项目等,据此提出各级政府和产业园等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措施、行动计划和运行机制等。


十、黄河文化复兴计划


以国家和上级“十四五规划”、文化旅游规划及国家部委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为依据,研究黄河流域特定省份或城市黄河文化内涵、空间布局、公共文化服务,探索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重大文化复兴工程、政策支撑体系等,为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黄河文化复兴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施路径。


十一、基础设施主要任务及实施策略


以国家和上级“十四五规划”、交通、水利、环保、资源能源、民生、教育文化、体育、医疗、扶贫、社保等专项规划及国家部委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为依据,研究并确定黄河流域特定省份或城市的交通体系、水利工程、教育文化、体育事业、资源能源、社会保障等重点路径、公共服务、金融创新和重大民生项目等,据此提出各级政府等中长期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提升的工作措施、行动计划和运行机制等。


十二、改革开放主要任务及实施策略


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等国家战略,以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等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各省份和城市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战略定位、国家和地方“十四五”规划等为主要参考,进行政府公共服务改革、企业管理改革、生态补偿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和税收等改革,以及各区域内部开放、跨区域开放、全国开放和走向世界等重大措施和行动计划,并争创改革开放试单基地或先行城市。同时,调研、筛选确定重点项目与重大工程等。


十三、规划保障体制机制


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多个规划目标,有必要从组织领导、政策优先、资源要素、环保补偿机制、财政扶持、税收减免、人才倾斜、激励机制、宣传推广等方面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产业转型和新产业培育等政策机制和运行体系,确保规划执行与重大项目落地,进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母亲河与生态示范省份、城市等。


附件1:问题清单梳理表(具体略去)

附件2:目标清单梳理表(具体略去)

附件3:项目清单梳理表(具体略去)

附件4:战略清单梳理表(具体略去)

附件5:政策清单梳理表(具体略去)

附件6:三年行动计划(具体略去)

附件7:规划图表及资料(具体略去)

总结归纳黄河流域9省份和各城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难点与痛点,包括但不限于: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与本地经济转型提速的冲动与矛盾;生态保护与产业开发的资源冲突与矛盾;综合治理较高目标与资金资源稀缺的矛盾;传统产业转型压力与新产业培育速度缓慢的冲突与压力;财政开支刚性与税收增加困难的压力与冲突;环境治理的公益性与市场主导的趋利性之间的矛盾;黄河文化表层化零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矛盾与冲突;区域利益保护和跨区域融合开放的冲突与矛盾;黄河流域生态脆弱与经济欠发展之间的矛盾;生态保护与人民对美好生活更高需求之间的矛盾,等。


基于以上问题和矛盾,进行问题分析、需求归纳、目标确定和实施路径选择等,进而形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以及生态保护的政策支撑与运行体系等。